首页
搜索 搜索
当前位置:动态 > 正文

说说字节(美国)三年工作体验,没有好话…

2023-04-15 03:52:19 互联网那些破事

写在前面:

昨天,笔者给大家普及了关于字节期权回购的文章。

晚些时候,有网友给我分享了一篇最近在字节热传的文章,文章内容主要关于字节(美国)职场现状的吐槽。关于字节的文章,笔者分享过不少了,但关于tiktok的吐槽还是第一次遇见,分享给大家,或许会给你一些不一样的职场启发。


【资料图】

以下是文章正文,原标题为“说说字节三年工作体验,没有好话…”

注:文章版权来自网友红娘野百蛤

60一股的时候来的,那个时间关注的人都知道,各种吵着上市,招了很多牛人。入职后股价不停涨,没多久就巅峰195了。外界各种上市消息铺天盖地,觉得虽然不能财富自由,但是小赚一把换个湾区房子不成问题吧。

加入前几个月还是不错的,起码做到:

1.tiktok从上而下在努力的实行国际化运营和管理,小到努力翻译文档,鼓励国内员工说英语,大到不断美国扩人头,项目牵到美国。

2.努力实现闭环。成立各种小组解决权限审批呀,开会时差呀,沟通方式呀等问题。效果大家都知道了,但是起码那个时候姿态是很足够的

大概大半年后吧,苗头不对了。

1.进行了一次reorg说是reorg,但是其实就是把交到美国的东西又交回去,然后给了美国一堆边角料。于是各种dependency下来,闭环就是扯淡。多少个日日夜夜,就为了等个oncall到下半夜。oncall有可能是真的帮你看了个问题,有可能只是一键approve一个平台,有可能只是单纯的找不到人,或者找不对人。

2.嘴上强调要注意美国时差,但真实情况是,人家十点上班,十二点到两点午休。美国时间对应的那边的上班时间正好是孩子放学回来的时间。有娃的家庭都能理解我在说什么,孩子放学回家,每天就相处那么点时间,这时候却必须要嘚吧嘚开会的时候,那段时间我整个人都心情非常不好,陷入了不知道到底怎么样能平衡工作和家庭的绝望中,更重要的是,那些破会,都在扯淡,效率奇低。

3.除了约好的会,公司没有习惯组织好语言再找人,而是动不动艾特你一下,说,来个语音?这时候通常是美国时间十点以后,也就是他们午休回来后。他们对加急的理解不是系统sev2或以上,而是你五分钟没回就buzz。最夸张的一次,半夜三点buzz我要我在一个jiraticket上填几个字。

4.文档永远没有or有也是完全follow不了的,我不懂是他们觉得写文档浪费时间,艾特一下"语音对一下更高效,还是故意留点坑让你follow不了,于是增加了自己的job security?

5.公司各种危机后,招的人明显profile和之前差很远,但是级别可是inflation,且因为没上市没回购,产生了很大的薪水倒挂,不过这个现象其他公司也很常见。

如果说上面说的只是时差和强度和工作习惯,那其实并不影响有干劲的人在这里发光发热。现在说说我最绝望的地方——x文化。

1.这个公司,管理层和打工IC的屁股永远不在一起。他们理解的manage up和正常公司也不是不顾员工工作体验和成长的把你磨死为止。设身处地的想一想,如何让下面人少熬点无意义的夜来体现点自己的empathy这种事,他们是没空也不屑于去想的。想的只有,落地,产出,快快快,哦以及赛马,是真实存在的。嗯,大概率和国内赛。至于你做的事对你的career有没有意义,Execuseme,你在说啥?产出够么?落地了么?

2.对你的期待永远层层加码,什么叫不设边界?那就是,分内的活你死也要干,那分外的呢?对不起没这个概念。PUA的话术永远都是,你作为xx还要yy,等你做到了yy又有了zz。永远没有acknowledgement。甚至会告诉你,嗯,虽然你现在又苦、又累、又熬夜、又脱发,又婚姻危机、又管不了娃,但是没办法,我们就是结果导向的。

3.manager们可以在完全不给支持,不给资源,甚至不知道你在做啥,你要做啥的情况下,突然间告诉你,咦你这个产出不够啊。然后你告诉他,我需要这样的支持那样的资源,他会给你圈几个人,你自己去聊吧。圈的自然是国内的人,自然是你单枪匹马去找人家,人家理都不会理的:你是谁?我们为啥要和你合作?哦不好意思刚刚在午休。如果你想“聊一聊、抱一抱大腿”,时间上,大概率北京时间两点后内容上,大概率,不咋搭理你;换位思考,要我我也不理。我已经忙成狗了,还得有个美国不认识的小咖要来“合作”?然后对你的评价就是,没有落地。

3.说实话,之前在其他公司,我是很羡慕和仰慕那些大佬,并且很乐意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,找到适合自己的去模仿和学习的。然而在这边,我看到那些老板们,我只觉得他们可怜。自己三观已经不自觉字字句句都是pua味,还觉得自己很厉害。这个公司的manager不是服务角色,而是包工头角色。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满足他们老板的“期待”。

4.同事之间互相拆台、互相投诉,这事也非常毁我三观。我认知里,大家都是打工人,你好、我好、大家好,互相理解和气生财。但是字节不是这样,人人为了自保,出了事情第一时间就是甩锅和投诉。一有个潜在的delay,第一反应不是大家一起坐下来商量下walkaround,而是先找对方老板和自己老板投诉,字字句句都是与我无关都是别人**。合作有一点点沟通不顺,第一反应不是找当事人build trust,而是直接让自己老板甚至找当事人老板问能不能换人。

5.最后,内部消息说可以马上可以回购,具体政策不知道,但是不指望这样的公司有啥惊喜了。这三年,我几乎分裂。一边很不开心想走,一边觉得万一上市呢,万一能回购呢?万一现在走很亏呢?结果等来的是一次次的失望。所有国家都能回购,唯独美国不行。哦对了,听说有段时间recruiter公开和candidate说能回购。论坛为此争论不休,大家可以翻翻记录。

6.另外,offer上的bonus数字,我身边很多人拿不到。当然也有很多人拿到超过那个数字的。结合我上面说的,如何拿的到甚至拿的多,应该大家有判断。